黄河公司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933.61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494.01万千瓦。深入研究光伏发电的特点、难点和创新重点,在业界率先使用“互联网+光伏”模式,大胆实施“新能源+”,开展“水风光储互补”“光伏发电系统实时在线测试”“光伏发电系统智能数据分析”等前沿关键技术研究,建成智能光伏电站及光伏电站大数据应用中心,在青海创造了五个世界之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营水平全球领先。2022年6月,黄河公司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荣获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由黄河公司主要参与建设的海南州光伏园区荣获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建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集控中心,设计接入容量达25吉瓦,西宁/西安新能源运营中心目前已接入新能源场站89座,接入容量约11吉瓦,汇集接入2000多万数据测点,完成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大数据分析、远程诊断及实时维护,实现资源优化和能源效益化。
集中监控
对新能源电站进行实时数据分析、监视与控制、故障报警与处理、历史数据查询,具备遥测、遥信、???、遥调、遥视“五?!惫δ?,实现新能源电站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大数据分析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统一生产调度和协调控制、全面运营监测、智能统计分析、智能远程诊断和全景展示的新能源电站智能化运维体系。
远程诊断
通过智能管理平台,远程对设备运行故障、设备预警分析、机组稳定监测实时接收数据信息,分析设备运行状态,精准定位故障隐患,评估设备运行性能,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及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时维护
基于集中监控和远程诊断,新能源电站可实现生产运维方式的规范、统一、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收益。同时实现全天候的移动端运维管理、电站移动智能作业和远程专家在线指导。
针对我国晶硅光伏组件寿命期后大规模退役问题,黄河公司开展光伏组件环保处理和回收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建成综合回收率超过90%,年处理能力11万片组件的全国首条组件回收中试线。闭环形成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支架、光伏电站规划设计及建设、运行维护、检测评价及组件回收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全产业链,为降低太阳能光伏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好技术储备。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由黄河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总规模约105万干瓦,实证实验约640种方案,布局6个实证实验区。平台具有对光伏、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开展实证、实验、检测的3大功能。依托平台同步建设实证实验智慧管理及展示平台、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合称“一主三辅”任务),积极构建新能源产业智慧、研发、科教高地。
平台根据国家能源局要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分年实施,每年新增当年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各类实证实验。2021年11月,平台一期20万干瓦项目建成运营,布置约161种方案,2022年平台二期项目建成运行,正式对外发布实证实验数据,为国家制定光伏和储能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产业政策及技术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行健康高质量发展。
已建成光伏储能和风电储能电站12座,储能总量达到437.3兆瓦时;光伏发电实证基地2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入选国家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正在规划建设120万千瓦龙羊峡(一期)储能项目。
茨哈清洁能源枢纽调控中心
◆以茨哈峡水电站为下水库,上水库利用吉浪滩料?、?Ⅱ区开挖成库,利用落差约150m,初拟增建可逆机组(800/1000/1200MW)、泵站(1000MW)+水电站(500/900/1200/1600MW)方案。
◆上水库利用吉浪滩料场上移,利用Ⅲ区开挖成库约4000万方,利用落差约240m,初拟新建可逆机组( 1000/2000/3000MW )方案。
◆该项目可拉动新能源电站开发4800万千瓦。
龙羊峡储能(一期)项目:
龙羊峡储能(一期)项目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贵南县交界处,龙羊峡水电站枢纽区内。项目利用已建龙羊峡水库作为上水库、拉西瓦水库作为下水库,在龙羊峡水电站大坝右岸地下建设地下厂房和输水系统,项目装机总容量1200MW(6x200MW),年抽水电量32.16亿 kWh,年发电量24.12亿 kWh。枢纽主要建筑物由上水库进/出水口、下水库进/出水口、输水隧洞,地下厂房,地面开关站等组成,工程等别属一等大(1)型工程,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1级,次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3级。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承担电力系统储能、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等,主要发挥容量支撑、绿色储能、灵活调节的作用,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及外送,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能源产业政策、电力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基地发展、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建设龙羊峡储能(一期)项目对于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公司建成全球品种最全、方案最多、测试分析最权威的光伏发电户外检测实证平台——百兆瓦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让148种光伏主流技术及产品同台对比,总装机143兆瓦。设有组件对比、逆变器对比、支架对比、设计对比、综合对比、储能对比6个试验区,组件、逆变器2个室内外测试平台。并预留后续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区。
实证基地设备囊括了国内外光伏知名制造商生产的组件、逆变器等,涵盖国内外多种最先进的技术,选用26种组件,21种逆变器,17种支架,展示30种设计理念、15种新设备、30种新材料以及4种电池的储能技术。实证基地为全球光伏行业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研发、规范编制、投资效益分析等提供实测数据,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行业标准。
提出了“虚拟水电”概念,确定了水光互补控制原则和策略,编制了大规模水光互补试验方案及程序,提出了水电站参与调节设备的性能及特性。
水光互补技术在国际上尚属首例,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为我国清洁能源提供了多能源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证明,水光互补技术对水电站调节库容的要求不高,具有一定调节库容的水电站均可配置。相应容量的光伏电站与之互补调节,水光互补技术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85万千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一年可发电14.94亿千瓦时,对应到火力发电相当于一年节约标准煤46.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2.66万吨,二氧化硫3944.16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为解决好光伏发电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问题,黄河公司研发了水光互补协调运行的模式,将不稳定的光伏发电转换为安全、稳定的优质电源,提高了光伏发电电能质量,较好地实现了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快速补偿的功能,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安全并网问题,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技术的发展,为后续联合开展大规模风、水、光黄河流域联合协调控制技术及智能调度系统应用奠定了基础。该项目获青海省和国家电投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光伏电站与水电站联合运行系统及运行方法》获得国家专利。
“青豫直流”±800千伏特高压外送通道是全球远距离、100%输送可再生能源的特高压通道,全长1587千米,输送容量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412亿千瓦时。
黄河公司负责建设一期工程81%、405万千瓦配套光伏和风电电源点的建设。该项目是全球一次性建设投产的最大规模、最短时间的新能源发电项目,也是青海省近年来最大的“增量”。同期还建设了6座330千伏汇集站、5座110千伏汇集站、32座35千伏汇集站。塔拉滩一标段100万千瓦光伏项目荣获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及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成为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设立以来首个获此殊荣的光伏项目。
黄河公司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933.61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494.01万千瓦。深入研究光伏发电的特点、难点和创新重点,在业界率先使用“互联网+光伏”模式,大胆实施“新能源+”,开展“水风光储互补”“光伏发电系统实时在线测试”“光伏发电系统智能数据分析”等前沿关键技术研究,建成智能光伏电站及光伏电站大数据应用中心,在青海创造了五个世界之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营水平全球领先。2022年6月,黄河公司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荣获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由黄河公司主要参与建设的海南州光伏园区荣获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已形成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支架、光伏电站规划设计及建设、运行维护、检测评价及组件回收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全产业链。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时,作出重要指示:青海有充足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你们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心科研人员给予勉励:对同志们在光伏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再攀高峰。